如何炼就基金经理“黄金战队”?中欧基金做了这些你没想到的布局

机构投资安喆|2022-01-26 12:32|60810

字体大小:Aa-Aa+

 随着资产管理行业快速发展,“个体牛人”终将受限于管理规模的快速增长,必须向强调团队协作的“黄金战队”发展

 

 

《投资时报》记者  安喆

 

“一棵露出地面只有3厘米长的春笋,在地下的生长时间却可能已有4年, 4年中,它的根系在土地里疯狂成长,一旦破土而出,每天则可以30厘米的速度迅速成长,直至成竹。”

 

这段竹子的“成长故事”,对应在公募基金行业,有个非常灵动的称谓——“春笋计划”。

 

作为一家基金管理规模近4500亿元(不包括货币基金)的公募基金大厂,中欧基金以“春笋计划”命名公司独到的研究团队培养模式。《投资时报》记者了解到,之所以借“春笋”之意,系因中欧研究员的培养逻辑和春笋一样——初期最重要的事情是扎根于中欧基金土壤做好基本功,一旦破土而出,则会和投研人员一起相互配合,迅速成长,做出贡献。

 

在“春笋计划”、“黄金战队”的保驾护航下,《投资时报》记者综合海通证券最新数据发现,经过多年的改革、积淀,中欧基金展现出不一般的长跑实力。截至2021年底,中欧基金旗下主动权益类基金近两年、近三年、近五年、近七年、近十年的收益率在11家大型基金公司(按照海通证券规模排行榜近一年主动权益(主动固收)的平均规模进行划分,按照基金公司规模自大到小进行排序,其中累计平均主动权益(主动固收)规模占比达到全市场主动权益(主动固收)规模50%的基金公司划分为大型公司)中均保持前五,其中十年期业绩更高居第二。

 

这家致力于成为“一家能够管理大规模资产,同时长期业绩优秀,可以产出各类风格的投资精品”的基金公司,在资产管理行业至为核心的“人才”锻造方面,究竟做了什么?它的“春笋计划”、“黄金战队”又到底富有哪些内涵?

 

“春笋计划”破土而出

 

“春笋计划”,一直被业界视为“神秘所在”,《投资时报》记者了解到,作为一个有着肥沃成长土壤的大平台,中欧基金良好的交流分享文化、老带新的高效产业链研究效率等,给研究员带来了宽广成长空间,成就了该公司今天朝气蓬勃的研究团队。

 

如果要用“量化性文字”来描述“春笋计划”,中欧基金研究员的成长可用三个阶段浓缩概括。

 

记者了解到,中欧基金给研究员初期阶段的定位,最主要的是打好基本功。研究员们会在中欧基金自创的一套标准框架体系帮助下,构建对行业和公司发展的一些基本规律的理解,提升认知。

 

第二个阶段被俗称为“老师傅带徒弟”阶段。中欧基金旗下各研究小组负责人在此阶段,会通过不断启发、互动,带着“徒弟”进行不同行业研究,助其理解背后逻辑。“老师傅带徒弟”还有个好处,就是帮助“徒弟”建立方向感。作为小组带头人,“老师傅”通常会先把整个市场规模、容量、竞争格局做大致分析,具体到每一个研究员时再对他的细分赛道进行分析。这样的产业链配合,可以让研究员更有方向感,更高效地进行研究。

 

出师后,研究员进入第三阶段——旺盛的成长期。在这个阶段,研究员每天都会与基金经理交流,通过互动分享快速成长。记者了解到,中欧基金内部倡导的基于事实和客观数据为基础的讨论、鼓励研究员发表独立真实的意见、倡导协作等交流分享文化,在助力研究员更快成长方面发挥了可观的效用。

 

除了良好的成长土壤,研究员自身努力亦是另外一环关键。中欧基金每天平均要接待30位卖方分析师、5位上市公司高管、5位专家,还要听无数电话会议,一年下来的学习场次高达20000场。这样的高强度“训练”,赋予了研究员们极为难得的平台锻炼机会。

 

竹子是成材率非常高的群生植物,因此特性,在中欧基金内部,好以“竹”自誉自励。但《投资时报》记者同时了解到,中欧基金不仅有“春笋计划”这样一个赋予研究员茁壮成长的土壤、机制,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向上空间。一旦破土而出,“春笋”们就会和“黄金战队”的投资人员一起做好配合,迅速成长,贡献研究成果。

 

记者获悉的数据显示,目前,中欧基金有超过2/3的基金经理来自公司内部的研究员,超过半数研究员来自于校招,“中欧基金正在成为一个由外部招聘转向内部培养,再逐渐转向团队协作的黄金战队。”

 

这样的培养率和转化率,在公募基金行业,甚为罕见。

 

“黄金战队”释放战力

 

“现在公园里打太极的人很多,但要成为太极大家却很难。在太极拳注重实战的年代,自身本力是战胜对手的一个优势,所以人高马大是太极选人的一个标准,那选基金经理的标准是什么呢?”

 

对于一百多家公募基金公司而言,这一问题恐怕都属于灵魂拷问。

 

《投资时报》记者获悉,历经15年摸索尝试,中欧基金打造出一支业内颇具特色的“黄金战队”。这支养成系基金经理“黄金战队”是怎样炼成的?

 

据了解,正如上述培养率和转化率显示的那样,在中欧基金内部,基金经理第一步的选拔多数始自研究员。但在学霸林立的公募基金行业,仅仅是学霸并不够,研究员是否有投资悟性、是否能迅速抓住关键点、是否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以及个人性格等,亦是同步参考要素。

 

其中,个人性格至关重要。比如,性格果断、找到好机会敢出手,通常被视为优秀基金经理的重要特质;再如,基金经理通常会面对很多挫折,是否具有很强的抗压能力也是考量重点;此外,反应快、不能从众,是否具备“独立思考”能力、是否具有协作精神也都是细分筛选指标。

 

选择好了基金经理,“黄金战队”雏形初具。第二步,中欧基金权益团队将之定义为“共同理念”。在他们看来,要管好大规模资金,要追求长期、可复制、可预测,不会一年好、一年差的投资业绩,就要去寻找企业的长期价值,只有在这方面不断努力才能管好大规模资金,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。

 

除去共同理念,还须有共同语言、共同流程。中欧基金权益团队的“共同语言”框架体系,可用“五要素模型”来量化表述,即公司治理、运营质量、运营趋势、行业赛道、行业趋势。

 

“黄金战队”养成的第三步,是“实战中相手对练”。中欧基金会给年轻基金经理配一名导师,在实战中理解公司价值。一般而言,选择导师的标准是长期业绩优秀、管理经验丰富、管理规模较大、也很愿意带年轻人的基金经理“老饕”,通过切磋,年轻基金经理在不同行业比较、不同市场环境下的组合构建能力能迅速得到提高。

 

组织架构护航多元协作

 

养成“黄金战队”的第四步内核,是中欧基金内部近年来曝光率极高的一个词——“多元协作”。在该公司看来,随着资产管理行业快速发展,“个体牛人”终究将受限于管理规模的快速增长,必须向强调团队协作的“黄金战队”发展。因此,中欧基金一直没有停下变革步伐,投研团队不断自我“进化”,持续优化公司治理,以团队高效协作的方式寻求具备竞争力的超额收益。

 

“当下市场环境下,一个人再聪明,其洞见都是有限的,投资团队需要同时具备‘深度’和‘广度’。”中欧基金认为,深度是有洞见、广度是互相协作,两者是相互激发的过程,中欧基金正在逐渐进化成为一个更加强调团队分工、团队协作的“黄金战队”。

 

《投资时报》了解到,中欧基金构架的好的协作体系主要涵盖三个前提:其一是个体要做有洞见的贡献者,在团队中“抄作业”、跟风式的“协作”,没有自我观点和贡献的,不是好的协作者;其二是拥有协作的意愿;其三是能够高效率地进行协作,将自己花了很长时间研究的成果、产生的洞见,用很短时间分享给团队其他成员,让其他成员不光知其然,而且知其所以然。

 

“协作”是基金管理公司投资管理能力提升最关键的地方,然而“协作”二字又知易行难,中欧基金是怎样将此践行的?

 

《投资时报》记者注意到,“黄金战队”养成的最后一步来自“文化支持”,其中的关键一环是“组织架构”。先进的组织结构能够促进团队协作,中欧基金的组织结构大致历经三个阶段:

 

一是事业部阶段。早期,中欧基金迎来了行业内的诸多投资大咖,每个大咖带着一个小投资团队,每个团队的交流并不多;二是统一研究平台,单向赋能支持基金经理;第三个阶段是现今的投研深度一体化,团队内部相互赋能,形成共同学习、共同成长的协作结构。

 

除了以上内容,高效协作在中欧基金还有一个独特优势,即独特的治理结构。中欧基金是行业内少有的员工持股比例超过50%的基金公司,正因为此,不仅让持股员工和公司的长期利益捆绑在一起,也为中欧基金长期越来越好、协作能力越来越强提供了制度保证。

 

“观察全球的优秀资产管理公司,同时结合我们自己多年来的投资管理经验,我们发现,优秀的全球主动投资管理公司的种种做法归根结底,都落到组织协作能力这一点,而我们,也将在这一点上不断实践、不断进步。”

 

数据来源:中欧基金非货币基金管理规模数据来源于公司定期公告数据累加,数据截至2021年12月31日。风险提示:基金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以上内容仅供参考,不预示未来表现,也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。其中的观点和预测仅代表当时观点,今后可能发生改变。未经同意请勿引用或转载。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、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,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,也不保证最低收益。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,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。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,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、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书,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,认真考虑本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,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、投资期限、投资经验、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,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,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。

 

 
安喆
《投资时报》记者

推荐阅读